追夢鄉村教育 自學三門學科 這位江蘇省優秀教師實至名歸
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從登上鄉村教育講台到一幹就是22年,從名不經傳到成為鎮江市“十佳教師”、第二批特級教師後備人才,從取得1個專業畢業證書到擁有3個不同專業的本科文憑,句容市行香中學老師李兆雲始終堅守初心,用愛心與責任在鄉村播灑教育之芬芳。

今年教師節前夕,得知李兆雲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教師時,熟悉她的師生和家長都爭相祝賀,稱讚她用行動詮釋了堅守老區教育陣地、無私奉獻的師者情懷。
端給學生一杯水,就得擁有永不枯竭的水源
走近李兆雲,就能感覺到她身上蓬勃的朝氣和孩子般的開朗熱情。一見麵,她就如數家珍地講起了昔日的一件件往事。
22年前,她來到條件艱苦的茅山老區——行香中學教政治。忙完每天的教學工作,她就開始自學南京大學的法律本科課程。兩年後,李兆雲順利地拿到南京大學法律本科自學考試的文憑。這下她擁有轉行律師的機會,不少同學也勸她趕快離開老區。但老區學校年輕教師留不下來、教學質量搞不上去、當地群眾把孩子轉到外地讀書的境況,深深刺痛了她的心,李兆雲暗下決心:紮根老區教育沃土,為老區建設奉獻青春年華。

又過了一年,行香中學缺曆史教師,校領導安排她轉教曆史。她很快發現,如果不抓緊學習,教學理論就無法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她急忙報考了南京師範大學曆史本科的函授學習。在此期間,孩子出生了。丈夫看到她既要忙孩子,又要忙學習,實在太累了,就勸她別學了。但李兆雲說什麽也不願放棄學習,為了不影響學習,她將孩子交給婆婆帶,連節假日也顧不上陪孩子。三年後,她通過了南京師範大學曆史函授本科的考試。
不久,當學校安排她教思想品德課時,她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徐州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函授本科。大家都勸她說:“你一會兒學法律,一會兒學曆史,這不是瞎折騰嗎?是不是把握不住學習方向,不知道該學什麽了呢?”對此,李兆雲隻是一笑而過:“教學是與時俱進的工作,多學才能更好地勝任本職工作。要給學生一杯水,你就得擁有永不枯竭的水源,這個水源就是不斷地學習和實踐。”

一次次地挑戰自我、超越自我,李兆雲一次次感受了成功的快樂,但也落下了一身病痛。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她學習的信心,工作疲倦了,就在辦公桌上打個盹;腰病犯了,就在辦公室裏扭扭;頸椎病發作了,就自己動手揉揉……3年後,她終於取得了徐州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學曆文憑。
學習貴在學以致用,讓教學能力實現新躍升
“學曆不代表能力。學習知識不能靈活運用於教學,何異於兩足書櫥?”李兆雲常常提醒自己,學習貴在學以致用。
為此,她堅持邊教學邊學習邊研究,講究課堂教學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不斷探索實踐中逐漸形成一種“師生互動、和諧共生”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她讓每一位學生“急”起來,讓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急於聽課、急於思考、急於答疑、急於提問,通過積極體驗、有效活動、主動思考、學會學習,讓學生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對於教學研究任務,她總是積極請戰,勇於探索和實踐。“十一五”期間,她作為江蘇省教育規劃立項課題《挖掘地方資源,構築校本課程體係的研究》骨幹成員,順利地完成研究任務,並通過鑒定結題驗收。“十二五”期間,她承擔了江蘇省教育規劃立項課題《建構主義視野下中學政治信息化教學設計策略的行動研究》子課題研究任務;2019年12月,她主持的江蘇省“十三五”規劃課題《學科核心素養視閾下中學政治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和鎮江市教科所課題《主題班會與思想品德課教學有機融合的實踐研究》先後順利結題。

這些年,她還參與了鎮江市課題《中小學教師課程價值取向研究》和《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掬古典之泉 濯蒙塵之心》《著眼科學的精神培養的劣構問題設計》《讓法製課堂沐浴人文教育的陽光》等論文刊發於《中學政治教學參考》等刊物,10多篇論文在江蘇省、鎮江市論文評比中獲獎。2019年9月,在第三屆全國初中道德與法治卓越課堂觀摩及研討會上,她開設了展示課《關愛他人》,展示了全麵過硬的教學、研究能力。
一個也不能少,用知識點亮孩子的人生
那年秋天,她遇到了學困生小鑫。小鑫一上課就想睡覺,她提醒他注意聽講,他竟破罐子破摔:“我不學了,關你什麽事!”
“一個也不能少!”她課後找到小鑫說,“數學英語你基礎差,要慢慢來。但思想品德隻要你上課認真聽,你肯定能學好的。”看到李兆雲充滿信任的目光,小鑫激動地說:“聽你的,你說怎麽辦就怎麽辦。”
此後的每一堂思想品德課,李兆雲都會關注小鑫的表現。她發現小鑫不僅上課時認真聽,作業也認真做。課堂檢測時,她第一次讓小鑫回答選擇題,八道題竟然破天荒地做對五題。
“你很棒,繼續努力,爭取下次全對。”李兆雲及時地給予鼓勵。又過了幾天,她第二次讓小鑫回答選擇題,結果真的全對了。 等到學期期中考試時,小鑫考了63分。他連聲說:“謝謝老師!下次我爭取考70分。”

“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困生,轉變學困生,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二十多年來,李兆雲秉持著這種使命感,不斷探索與這類學生的相處方式,破解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這些年來,班上出現了一部分留守兒童和單親孩子,李兆雲老師總是給予他們特別的關心和幫助。學生小陳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異了。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小陳跟奶奶一起生活。女孩體弱多病,醫藥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使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李老師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多次找她談心,常常帶上物品去看望她,為她補習功課,幫助她樹立對生活的信心。漸漸地,小陳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人也開朗起來。
紮根鄉村教育,李兆雲一路前行,一路贏得鮮花和掌聲。但她一刻也不敢懈怠,執著地逐夢前行,因為她深知,隻有更好地工作,才能不負老區人民的厚望。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姚偉 通訊員/唐守倫 編輯/汪澤)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