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怎麽綁定微信實名認證(最嚴防沉迷上線一年,300起遊戲被罰了)
距離史上最嚴防沉迷規定頒布已經接近一年的時間了。
許多遊戲廠商都自覺接入防沉迷係統,甚至有遊戲舍棄了所有未成年玩家。而沒有嚴格落實規定的公司,最終也被無處不在的「天眼」揪出。
從2021年至今,遊戲新知獲悉因未成年防沉迷問題而被處罰的案例就超過300起,有無視規定的,也有落實不到位的,還有頭鐵地使用其他手段繞開防沉迷係統的。
處罰力度視情節嚴重程度,包括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停業整頓、下架整改或關閉網站等,目前觀察到罰款金額均在50萬元以內(嚴重者可能處以1000萬元罰款),暫未發現被吊銷執照的案例。
無實名認證,遊戲和平台都要擔責早些時候,全國各地就有多家企業因為沒有接入實名認證係統而遭到處罰。
蘇州某網絡科技公司專注於單機遊戲研發,其中一款在研3D動作手遊已經進入測試階段,在TapTap預約量達到了52萬。最嚴防沉迷規定發布不到一個月,該公司就被查出旗下遊戲未要求未成年人實名注冊和登錄。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百二十七條,有關部門對其處以警告、罰款十萬元的行政處罰,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也被罰了1萬元。
上海某網絡科技公司也是差不多在這個時間被「天眼」偵查到,違規操作同樣是沒有對未成年人進行實名認證。據了解,該公司運營有多款棋牌遊戲,近年來則在謀求轉型,在研的一款二次元遊戲立項3年,在TapTap有17萬的預約量,可惜前段時間傳出了項目解散的消息。
在遊戲平台(盒子)上架的遊戲被查出沒有接入實名認證係統,平台也要擔負責任。
長沙某網絡科技公司旗下運營一個名為「9669.cn」的網站,該網站提供了多款休閑單機網頁遊戲以供玩家娛樂。執法機關對該網站進行了遠程勘驗,發現未成年人不需要實名認證就可以正常遊戲,已經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
該公司辯解稱自己網站上的單機遊戲多為用戶上傳,他們沒有進行收費也沒有提供廣告,但其作為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未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並登錄遊戲,也被視為沒有履行應盡的職責。不過由於當事人積極配合整改,最終被從輕處罰,予以警告並罰款10萬元。
另一家長沙遊戲公司就更加嚴重了。其經營的「www.pc6.com」網站提供大量單機遊戲下載服務,未成年人無需實名認證就可以下載任意一款遊戲,顯然已構成違規事實。此外,執法人員在取證過程中還發現,該網站提供的單機遊戲《鋼鐵雄心》《骨頭鎮》內含色情、分裂主義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條規定。雙重違規被視為情節較重,該公司被責令暫停10天的遊戲下載服務,罰款20萬元。
落實了但沒完全落實落實了但沒有完全落實到位的公司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
浙江某網絡科技公司推出了一款休閑棋牌遊戲《天天樂清麻將》,還上線iOS 160多個海外市場,在中國大陸的最好成績到過iOS娛樂應用暢銷榜TOP50。這款運營了三年的遊戲,在最嚴防沉迷規定頒發的2個月後,因違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被立案調查。
有關部門在辦公室對《天天樂清麻將》進行遠程網上勘驗(全程手機錄屏),發現該遊戲在使用未成年人身份實名認證登錄後,每日晚上22:00至次日8:00仍可以進行網絡遊戲。該行為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五條第四款「 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時至次日八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規定。
該公司提交的利潤表顯示其並無違法所得,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百二十七條——「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百萬元的,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對其處以警告、罰款10萬元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罰款1萬元。
湖南某網絡科技公司也是因為防沉迷落實不到位而遭到處罰的。當地執法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該公司運營一款傳奇手遊《1.80火龍綠色版》,未成年人隻需要提供任意成年人的身份證號就可注冊登錄,沒有實質的身份驗證措施。其行為涉嫌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五條「 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並登錄網絡遊戲。」
該公司也無法提供違法所得憑證,故而給予警告,對公司罰款2000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罰款1000元。
上海某傳媒公司在運營棋牌遊戲時,雖然設置了用戶實名認證係統,但用戶仍可以用遊客身份登錄遊戲並進行充值。該行為同樣涉嫌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被責令整改並處以5萬元罰款。
網吧監管沒放鬆在2021年以前也有諸多不限製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而遭到處罰的案例,但是當時被處罰的對象主要是各地網吧。如今對網吧的監管也並未放鬆,隻不過在大眾領域的注意力被稀釋了。遊戲新知統計發現,近兩年來至少有27起網吧因接納未成年人而被處罰的案例。
今年6月份,湖南省某地的兩位執法人員在巡查時發現,一家正在營業中的網吧未懸掛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的標誌,並且在該網吧的37號機位上正有一名未成年人在玩網絡遊戲。依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項「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營業場所」,該網吧被處以罰款3000元。
去年,同在湖南省某地的網吧被發現有一位未成年人在玩《英雄聯盟》遊戲而被處以警告和2000元罰款。
順藤摸瓜在上文提到的案例中多數是被舉報或者執法人員在巡查時發現。而在版號嚴管的大環境下,未成年人保護和版號也發生了「奇妙」的反應。
某遊戲網站被舉報運營了《龍之刃》和《天書奇談》兩款無版號遊戲,執法人員在勘驗時發現遊戲有版號但運營單位對應不上,該網站提交了兩款遊戲的授權文件洗清了套版號的嫌疑。但與此同時,還被發現《龍之刃》中未成年人可以在規定時間之外進行遊玩,因此被處以10萬元罰款並沒收780元違法所得。
天津某科技公司運營的《超元掃雷》被舉報在實名驗證方麵存在違規行為,執法人員通過TapTap下載遊戲注冊後發現實名認證係統和未成年人防沉迷係統均無異常。反倒是發現該遊戲並未標注版號信息,在出版署遊戲審批結果中也沒有找到《超元掃雷》,故而對該公司擅自出版網絡遊戲行為處於5000元罰款。
同樣的還有沈陽某科技公司,玩家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舉報平台」進行了舉報,2022年5月該公司在執法檢查中被發現並未獲得網絡出版服務許可就上線了《美妝達人》遊戲。沒收電腦一台、違法所得661元並處以1萬元罰款。
有意思的是,遊戲新知還發現了一起涉嫌違規但最終「全身而退」的特殊案例。杭州某網絡科技公司被舉報運營的微信小程序遊戲《彩虹城鬥地主》存在實名認證違規情況,執法人員對其遠程勘驗發現,該遊戲進入實名認證頁麵時可點擊右上角的「X」鍵退出,甚至無需實名認證也能進行充值服務,存在涉嫌未要求未成年人實名認證的違法行為。
不過在進一步調查核實後發現,因遊戲搭載在微信小程序內,該公司作為運營方有落實防沉迷責任——通過微信渠道接入了中宣部實名認證係統,至於未成年人仍可以不通過實名認證就玩到微信小遊戲的情形,應當為微信方的責任。這家杭州公司違法事實不成立,最終不予以行政處罰。有關部門也把情況函告騰訊,要求騰訊做好遊戲行業的實名登記工作。
結語防沉迷舉措還在升級,未來監管與廠商之間的「貓鼠遊戲」還會上演嗎?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列表